公告版位
2005年 謝梅養生瑜伽推廣中心誕生了,座落於桃園市火車站出口附近,以獨特的【養生瑜伽推廣】,及精緻的小班教學為女性朋友服務。在謝梅老師親切活潑的教學下,很快地獲得相當多姐妹朋友的熱烈回應與肯定。

目前分類:經理人月刊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沒有人不知道許文龍喜歡釣魚,但很少人知道,看似樂天知命的他,深諳的是,在企業海洋征伐搏鬥之際,什麼時候需要耐力,什麼時候要靠驃悍的勇勁……

 

 

切入高科技產業的奇美集團,一反「不上市」、「不貸款」的傳統,大幅舉債,其中甚至不忌財務槓桿風險較高的私募。

1953年憑新台幣二萬元起家,員工只有四人,近50年的經營,奇美成為台灣經濟奇蹟中的「奇蹟」企業;1998年,許文龍進軍高科技產業,成立奇美電子跨進TFT-LCD產業,以後進者之姿,快速躍升為全球舞台上重要的製造大廠。

但是,TFT-LCD產業的發展規模,超乎了許文龍的預期,「原本想養小狗,結果變成了大象,現在又要養成恐龍了,」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如是說。

彈性:養財務恐龍

投入台灣目前資金需求最龐大、景氣循環最明顯的面板業,最讓人好奇的尤其是,過去以「不借貸」為美談的奇美文化,在不斷應付面板密集的資金需求下,變成大舉借貸,甚至不惜採取風險高槓桿的私募,以應付「養恐龍」的需求。

不管是銀行聯貸、私募普通股,奇美堪稱最會籌資的TFT面板廠;2002年,奇美搶建第四代生產線在即,決定用「私募」,創下了台灣上市科技公司第一次「私募」的案例。

2004年,奇美首先以660億台幣的聯貸案,創下台灣產業史上第三高的聯貸紀錄,僅次於政策扶持下的六輕和高鐵;2005年,奇美電完成台灣面板界最大規模的全球存託憑證(GDR)籌資計畫,共發行了4,500萬單位的GDR,每單位發行價格15.02美元,向海外市場取得6.76億美元,約為新台幣212億元,是台灣面板界最大規模的海外籌資;2006年,奇美電分別在兩岸通過的聯貸案,順利達成新台幣600億元及美金1.8億元(合計約新台幣800億元)的聯合授信案,截至2006年上半年,奇美電子募集的資金已接近新台幣2,000億元。

面板產業的特性是,每當舊廠投資尚未回收,新廠的投資就必須如火如荼地展開,若是不跟進,立即喪失國際競爭力,最後將被淘汰出局局。

然而,四十幾年從來不向人借錢,現在一下子借那麼多,難道不煩惱嗎?「錢不夠就換人做董事長,大不了我以後去賣魚,」應邀出席交通大學EMBA「創業與興業家課程」的許文龍依然一派輕鬆說。

輕鬆,一直是許文龍的哲學,即使奇美的經營做法與過去大不相同,他仍一如往常過著釣魚、唱歌的生活,難道,許文龍在垂釣之際,能從中得到體悟?

懂得釣魚的許文龍,深諳商場海洋,所以堅信經營只是適應環境的活動。「不是所有事都可以一體適用,」許文龍解釋著,經營者必須隨著時代變遷,轉化思維。

沒有人不知道許文龍喜歡釣魚,但很少人知道,老漁人的智慧,在於在企業海洋征伐搏鬥,深諳何時需要耐力,什麼時候要靠驃悍的勇勁。

所以,老漁人了解,在眾多漁船競爭中,必須要給自己一個公平的競爭機會;就像過去「一根釣」,就能釣起豐碩肥美的黑鮪魚,在科技時代,必須屈服雷達魚測機器和電動拖線,才搶得到漁獲。

或許這正是跨進TFT-LCD產業後,奇美「勇於」大舉借貸的主因。現在的奇美集團,包括了電子、石化、貿易與物流、食品業、工程產業及公益事業的集團事業。當企業面對的經營環境不同,產業不同,使得傳統產業靠「技術」、不必借貸就能獨占鰲頭的時代過去了;科技時代,必須靠「資金」以增強實力。

表面上看來毫無關聯的傳統產業和高科技產業,卻是產業供應鏈的深化,也是「適應環境」下的演進史,因為,90年代受惠於家電與資訊科技(IT)產業興起,奇美實業在提供這些資訊產業塑化材料的過程中,順勢強化了對資訊、家電產業的了解,也成為跨入TFT-LCD的動力。

分析:贏在成本控制

就像釣魚的樂趣,始於準備作業,首先,要熟悉潮汐和魚群出沒的習性,許文龍的經營之道,也從「分析」起步;40多年前,許文龍的對手,是以「論重量」來賣壓克力板,忽略了「薄板耗工,厚板省工」的道理,找到這一罩門,許文龍故意提高薄板價格,將薄板客戶全倒給對手,結果,這筆生意讓對手做得愈多,虧得愈多,過沒多久,終告不堪賠累。

TFT-LCD的相關零組件眾多(驅動IC,控制IC,玻璃基板,偏光膜,彩色濾光片,背光模組),奇美電則積極佈局上下游產業,並在台南科學園區大力推動液晶園區。產業分析師認為,奇美電創造的群聚效應,使之取得原物料的議價能力,高於競爭者。

TFT-LCD產業已近於完全競爭市場邊緣,但在短短幾年內,奇美集團本身亦完成上、下游垂直整合佈局,在南科的奇美LCD-TV專區內,奇美電子、奇美實業、保仁工程、奇菱科技、奇景光電、奇美通訊、啟耀光電已形成完整的TFT-LCD聚落,極具成本優勢。

創新:找錯是為了找對

研發的本質在於創新的企業文化,奇美,除了對研發投入不吝嗇之外,更可貴的是,以管理機制,鼓勵創新基因。

在研發投資上,奇美電投入超過新台幣80億元以上,更特別的是,奇美電採取的是自行研發技術,而不靠技術轉移的公司,因為,許文龍認為,技術自主才是掌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。

1998年日本大廠富士通於奇美電子尚未量產時,尋求策略聯盟,最後與奇美簽訂技術合作,再加上2001年購併日本IBM野洲廠,合組IDT公司後取得相關之技術及專利,成為奇美電的的研發創新團隊。

「買技術頭腦」更是「買未來」。奇美電後來成為台灣第一家接獲外商代工訂單的TFT-LCD廠,更成為台灣首先將自行開發成果,「技術」授權到國外市場的面板業者。

為什麼奇美可以做到?因為,在奇美,做事不必擔心「責任」,因為,做「對」比「責任」更重要。在「找對」、「不找責任」的文化下,「錯誤的摸索」反成了研發的動力,並成為奇美無形的寶貴資產,「一旦人的潛能能發揮,所有idea就會一直跑出來,」許文龍說。

在台南的奇美實業大樓裡,奇美博物館門前,「CHIMEI」液晶電視上,正播放奇美管弦樂團的演奏;位於地下室的演奏廳裡,站在舞台中央,打著金黃色領帶的許文龍,拉著小提琴,瞇起眼睛,陶醉在樂聲裡,「我們在為明天的『日本之夜』預演,因為我是員工,所以也要跟著演,」許文龍向訪客解釋著。

從「博多之夜」唱到「往事難忘」,為奇美人伴奏的許文龍,像是位舞動著隱形指揮棒的的總指揮,也許,這就是許文龍在奇美集團永遠無法被取代的角色。

 

分享

herbert09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個年薪200萬竹科高階主管的分享

當我的女朋友告訴我,要走出來學習成長、找備胎時,我心想:我的工作這麼好了,還要出來學什麼,找什麼備胎。

我的老師,看到了我看不到的危機,便告訴我『你的工作非常的好,但是拿掉你的專業,你剩什麼?』

他講了一個故事:

有一隻海螺,常看到漁夫拿著長長的釣竿要釣他,每當他看到這危機時,他的頭就縮進去他認為十分安全的殼內,躲避一切。

隔了幾天,他想伸出頭來看看風景,呼吸一下空氣。

他突然發現…周遭環境變的都不太一樣了,他身處在一家海產店,外面標價:50元。

我就像這個海螺,遇到困難,都躲起來。我們在老闆眼中,也只是一個價錢。

我的老師又說:在順境時找出路比在逆境時找退路還來的簡單。

在我上班的公司,若有一個人要升遷,要三位主管聯合視訊開會,其中一位主管得報告為何要讓他升遷,有2/3 的人通過,那個被提名的人才可以升遷。

上個月,我有位部屬因為工作表現不佳,副總一句話,他就走路。

升遷要很多人同意,可是離職卻只是一個人講,就得走。

我們的未來就掌握在一個人的二片薄薄的嘴唇上。但是透過不斷的學習,我讓我的未來掌握在自已手中。

他說:如果你認為你是個人才,那你要放在對的舞台,不然老闆會把你當木材燒。

早在多年前,誰想的到遠航、亞力山大、力霸衣蝶會倒!

如果一年以後,你被迫馬上離開這裡,你有多少優勢能讓你快速轉換理想跑道?

如果十年以後,你被迫中年失業,你那時剩多少優勢能與新世代競爭?

了解趨勢才能找到自己的優勢!!!

所有的優勢,只能維持半年

英特爾裁員五千人,讓我不禁又嚇出一堆冷汗,這些人,領著高薪,擁有著人人稱羨的頭銜上班時,可曾想到會有這一天。

到底是為什麼?難道他們的專業有問題嗎?能在這些知名企業上班的起碼都有兩把刷子

曾經有個台灣記者訪問『窮爸爸與富爸爸』的作者:「我想要在我的工作上更進一層樓,我應該去精進我的英文嗎?」,這位作者回答他:「難道紐約街頭的乞丐,英文能力比你差嗎?」。

很顯然,不是專業上的問題,這也是多數人始料未及的,總以為只要不斷的精進專業知識,就可立於不敗之地。可惜趨勢不斷地在改變。

MOTOROLA 總代理商的楊貫一,他舉了一個例子:

『一家生產筆記型的電腦公司,因獲利短少,轉而生產手機』。

短短一句話,對公司來說,只是關掉一個獲利少的生產線,而增加一個獲利高的生產線而已。

對當初幫老闆賺進大把銀子的工程師,卻要面臨被裁撤的命運。

『在20年前,你所擁有的優勢,可以用5年』;

『在10年前,你所擁有的優勢,可以用2年』;

『而現在,你所擁有的優勢,只能維持半年』!

朋友,用你現在所擁有的能力還能用多久?

有句話說的好:『人要活到老,學到老,而不要活到老,做到老』

很多人說學習啊,沒時間啦!千萬不要等到你有時間,卻來不及的時候就太晚了!

herbert09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洞察手法1:自己本身就是顧客

洞察手法2:進行顧客角色扮演

洞察手法3:貼身觀察目標顧客

洞察手法4:如影隨形跟拍紀錄

洞察手法5:用心傾聽顧客聲音

洞察手法6:暢銷商品標竿學習

洞察手法7:統計顧客消費行為

洞察手法8:展示概念快速原型

herbert09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許多經理人常會面臨「工作好像永遠做不完」的難題,想提升效率、有效運用時間,卻又不知從何下手。《無敵銷售團隊》(The Ultimate Sales Machine)作者查特?荷姆斯(Chet Holms)建議,只要掌握6項簡單的基本做法,應能更有效地管理時間:

1.每接觸到一項事務,就立即處理
這種做法適用於處理實際的工作和電子郵件。要求每位組織成員在所有內部電子郵件中,都要詳細載明主旨,便可在開啟郵件前,就先了解內容。

2.條列每日必須完成的6項要務
每天重擬工作清單,列出必須完成哪6項最重要的工作,然後想盡辦法完成。必要的話,加個班、多花點時間工作,確實做到「今日事今日畢」。

3.分配每項工作所需時間
每天早上先針對清單上的工作,規畫各該分配多少時間,確保原先設定的工作可在當日完成。根據經驗法則,這6項最重要的工作應該用不到6小時;超過的話,進度就會有問題。

4.規畫各項工作的完成時段
明確訂出清單上各項工作應在什麼時段完成,還要分配時間給處理電子郵件等例行工作,而且無論發生什麼狀況,都要能確實按照規畫運用時間。

5.依工作難易排定先後順序
先全心處理最棘手的工作,然後在精神狀況較差時,再處理較容易的工作。

6.丟掉不會再用到的廢棄物
不斷問自己:「如果把這東西(文件或資訊)扔了,會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?」如果答案是「不會」,就表示該扔了。

就算確實採行上述6項步驟,在一天之中還是有可能突然發生緊急事件,打亂了原先規畫的行程表。只要事先預留彈性時間,應當還是可以按照計畫進行工作,關鍵在於趕緊處理突發狀況,然後回頭進行原先列在清單上的工作。(取材自《大師輕鬆讀》251期。整理‧撰文 / 張鴻)

herbert09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